陳立夫一生歷經風風雨雨,卻身體安康長壽,享年101歲,其中確實有些養生之道。

據采訪過陳立夫的美國《時代周刊》記者白修德的描述,
陳立夫“身體虛弱,面色清秀”。
百歲壽誕時,陳立夫寫過一篇《我怎麽會活到100歲》的長文,
他谈了自己獨到的體會:
一、能熟睡。二、不發脾氣。三、記憶力强。四、有恒心
後天的保養:有七點為要:
一、養身在動,養心在静。 在上海進入中學受學時,各種球類運動均好參與。其它如賽跑、遊泳、滑冰、打拳等等,亦莫不參與。年歲越老越不中斷。 養心在靜,要淡泊明志。
二、 飲食有節,起居有時。 他的家既非富有亦非貧乏。因其二叔辛亥革命起義上海,事成而家亦不複窮困。但不久反袁稱帝,又遭迫害,複歸于貧困。故飲食終歸貧乏之,其能維持學業不辍,則全賴其三叔在銀行服務以協助有以成之也,故飲食有節、起居有時二者勉強做到。
三、多食果菜,少食肉類。家贫其能不断餐者,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,故能免于三餐不断。祖母茹素,固然两素两荤,家里女人吃素的多,自然適合,其實正合乎養生之道。
四、物熟始食,水沸始飲。 吃生牛肉、海鮮等已成爲人類之普通習慣,認爲好吃不問其它。他則認爲癌症日見其多,其原因可能在此。故終守“物熟始食,水沸始飲”,從不破例。
五、頭部宜凉,足部宜熱。 有一美國老年人活至120歲,究其長壽原因在于:“保持頭部冷,保持足部暖。”此正與中國老年人睡眠前以熱水洗腳,非至極寒冷之日,不戴帽子同一理由。
六、知足常樂,無求乃安。 昔人雲:“登天難,求人更難。”故常以自立自強,好學博學誨人。“無求于人品自高。”求人常使其心不安,而受制于人,不可稱爲自主,欲求心之安樂必從知足無求做起。
七、 减少俗物,尋求安寧。陳于80歲生日之起,自限“不爲”之事如下:不剪彩;不證婚;參加婚禮及壽宴不發言;不任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。如此做法減少年高時之麻煩。陳坦言,他的身體並不特別強壯,自58歲起,即患糖尿病,亦曾因膽結石及膀胱結石,動過外科手術,其它的病亦曾生過,今居然能活到 100歲,不亦樂 乎。後天的保養是長壽的關鍵。
(資料取自網路)